回到阿里集团还有其他的公司,可能会不仅在美国上市,也在(中国)香港甚至在A股上市,这个做法我觉得是对的。
对第二块法定准备金不支付利息。应该说,美国经济的增速情况是比较好的,但是现在来看,出现了趋缓的一种趋势。
为什么在负利率之后还要引入零利率,特别是负利率,有许多理由。而居民在商业银行存钱是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所以资金来源的最低成本就在这里,你不能再低了。哈佛教授豪斯曼认为,美国实际上不是一个债务国,而是一个债权国。当商业银行的利差受到挤压之后,商业银行就可能会有一种动机把钱借给企业,当然它也可能不这样做。由于实行了这种负利率政策,日本许多金融资产的利率也出现了负利率的情况。
它的所谓的负利率政策到底是怎么回事? 日本央行准备金分成三个部分 上图反映的是自2016年以来日本商业银行存放在日本中央银行的准备金,日本银行把商业存在央行准备金账户上的准备金上分成三大块:一块是法定准备金。所以不能把这两者混同起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相应地,收入差距拉大本身就根植于锦标赛制市场定价体系之中,无论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都是如此。
同时,正是由于触发因素往往具有轰动效应并且随之就出现了经济危机,因而,偏重现象和功能联系分析的现代经济学人往往就热衷于对这些触发因素进行挖掘,乃至将经济危机归咎于这些触发因素,进而也就会因触发因素的不同而产生出各种外生冲击说的经济周期理论。[49]皮凯蒂:《21世纪的资本论》,巴曙松等译,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第203页。究其原因,生产结构的长度根本上决定于生产技术而非利率水平,相应地,生产结构也就具有相对(较长时间)的稳定性,自然也就无法跟随储蓄变动而作灵活调适。(3)储蓄往往还被投入到再生产中,从而成为支撑和促进经济不断增长的根本性力量。
[8]显然,这就带来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经济危机的基本特点究竟体现为储蓄不足还是消费不足?由此就引发思考:经济危机的根本成因何在? 一般地,经济危机爆发时的需求不足通常会呈现出这样两大特征:(1)消费不足往往不是短期内的全面性呈现,而是存在一个逐渐扩散的过程。导读:新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往往倾向于将经济周期归咎为货币或实物的外生冲击,进而试图通过外来冲击的防止来加以克服经济危机。
[42]这里潜含了一个深层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是煤炭生产过多而卖不出去。三、经济危机的发源:定价体系 流行的消费不足说认为,由于工资水平较低等原因,消费者无法在生产者能够获利的价格上进行消费,进而造成相关的生产投资闲置而产生经济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危机的爆发通常需要有黑天鹅事件的出现,这就是触发因素。但是,市场马太效应带来的收入差距及其衍生出的等级定价体系却导致不同等级的产品生产面临着不同的利润率,这就使得高级产品和低级产品之间以及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出现结构性失衡,进而导致自发的生产过程和产品结构不可持续,最终也就会爆发经济危机。
其中,奥地利学派的根本传导机制是利率,利率变化引发资本品和消费的相对价格变动,而相对价格的变动引发了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变动。其次,除了信贷扩张对生产结构变动的影响外,哈耶克还分析了社会中消费与储蓄间的比例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这些模型没有考虑时间、货币、不确定性、资本资产所有权的融资和投资等因素。政府目前应对危机的政策与其说是在解决危机,不如说是在延缓和恶化危机。
事实上,马克思很早就深入剖析资本主义市场中各产业阶段的比例失调问题,他写道:由于这种比例失调而引起的市场价值的提高或降低,造成资本从一个生产领域抽出并转入另一个生产领域,造成资本从一个领域向另一个领域的转移。在很大程度上,2008年经济危机就是在信贷监管放松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借助不断创设的衍生金融工具而扩张信贷的结果。
长期以来,人们通常倾向于将经济危机直接归咎于所谓的生产过剩,其理据是,危机发生时期往往存在大量未能出售的商品,同时也会出现显著的产能过剩和劳动力闲置。为了深化对经济周期之市场内生性的认知,我们还可以回顾明斯基对金融不稳定和经济衰退过程的分析。
[6]这些现实例子反映出,纯粹市场经济中往往会出现消费结构与收入结构之间的不对称,乃至存在消费层次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脱节。但随着经济危机的来临,奢侈品的需求通常下降最早、最快,奢侈品业富豪的财富损失往往也最大。不过,这里的分析确实又是对奥地利学派经济周期理论的积极扬弃和推进,因为它进一步剖析了消费品和资本品的内部结构,进而考察了信贷扩张所带来的更深层次的消费和生产结构的扭曲,进而揭示出了经济周期的市场内生性。然而,这些数学结果只在从董事会会议室和华尔街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中成立。此时,不仅富裕者偏好于高级产品的消费,而且社会大众也会在生产者主权的诱导下出现普遍的超前消费,所有这些都会刺激厂商对高级产品的生产和投资。一般地,每次经济危机都会导致一些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甚至巨无霸企业陷入破产和倒闭之境,经济危机甚至往往以某些著名大企业的破产或倒闭为标志性特征。
繁荣时期成本价格被抬得太高,现在到了危机时期,人们才发现这个价格已经超过了销售价格,危机时投资机会的失败根源就在于此……要在萧条时期重新获得投资机会,就要保证成本——生产要素价格——迅速下跌,这样才能重新产生可以带来利润的价格差异,特别是在那些资本品行业。例如,在一些无节制的市场经济国家,我们就可以看到各类豪华别墅和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的同时,存在着大量不适宜生存的贫民窟。
然而,过度供给的高级产品却极易受经济波动引发的需求冲击,进而导致相关资本品投资的沉没、产能的闲置以及相关企业的倒闭,由此就会引发经济危机。例如,米塞斯写道:信用媒介一旦停止增发,空中楼阁似的繁荣将立即湮灭。
另一方面,随着抵押贷款等类型信贷产品的二级市场的发展,银行能够将许多发出的信贷卖出去,从而为信贷超发承担的风险就显著降低。[19]波斯纳:《资本主义的失败:零八危机与经济萧条的降临》,沈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页。
[39]朱富强:《认识企业家在现代经济中的破坏性:凡勃伦的二分法分析对奥地利学派信条的审视》,《财经问题研究》2018年第1期。五、经济危机的触发:外来冲击 上面的分析指出,信贷扩张促进了高级产品的生产和投资,从而推动了生产过程的延伸和经济繁荣。[4]威尔金森、皮克特:《不平等的痛苦:收入差距如何导致社会问题》,安鹏译,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第25页。为此,日本学者三浦展在《下流社会》中就指出,日本社会正在下流化而成为下流社会:随着日本社会的个人所得、学历、生活需求等差距越来越大,日本社会的中产阶级正出现上流与下流的两极分化。
(5)企业利润与产业结构之间具有内生性。可见,本章的分析为是否出现经济过热以及何以会出现经济危机或经济萧条提供了一个基本判断依据:既不能仅仅看价格水平是否上涨,也不能局限于信贷和利率水平,而根本上应该关注一国的储蓄是否持续走低。
摩根斯坦利CEO麦晋桁年薪为4141万美元,并且到2006年末拥有总价值约为2.45亿美元的摩根斯坦利公司股权。那么,我们如何理解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收入分化呢?一般地,古典经济学尤其是马克思经济学倾向于运用集体权力或阶级权力对社会分配结构进行解剖,倾向于从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维度来对收入分配的不公以及收入差距的拉大进行论证,进而结合边际消费倾向来对整体社会的消费不足及其引发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进行论证。
[24]明斯基:《稳定不稳定的经济:一种金融不稳定视角》,石宝峰、张慧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版前言和致谢。曾任哈佛大学经济系主任和美国劳工部长的约翰.邓洛普就发现,1951年波士顿地区各类型卡车司机的工资就存在巨大差别:为洗衣店运送货物的卡车司机的工资为1.2美元/小时,而为杂货店运送货物的卡车司机的工资为1.68美元/小时,运送杂志的卡车司机的工资则达2.25美元/小时。
显然,这些都是奥地利学派所忽视的。尤其是,1989-1995年期间信用卡债务增长了35%,平均每年偿还信用卡债务的支出占16%。在自由市场中,是价格决定成本,而不是相反,这样最终价格的削减也能降低生产要素的成本,也就降低了生产成本。欧美发达大国之所以会爆发经济危机,根源就是内源型的有效需求不足,而这又源于国内收入差距的持续拉大。
相应地,失业人数则从1929年的150万人增加到了1932年的1200万人,占工作人口的将近25%。在这种情况下,高级产品的需求不足一旦出现,就会迅速扩散到这些相关产业,进而使得各种中间资本品也出现需求不足。
在很大程度上,社会科学研究更像一个拼图游戏:首先,基于长期的经验观察和理论综合而形成一个基本认知图形,这也就是理论假说。另一方面,满足富人需要以及其他受诱导的非真实需求的产品和产业在生产和投资上出现过度,相关的技术创新和进步也就会不断升级。
那么,如何展开深入的剖析呢?奥地利学派强调,探究传导机制和发展轨迹等根本上无法简单运用总量性的统计方法,而是要揭示其中的机理。实际上,马克思也有类似的观察和认知。
评论留言